面試班中心主任講解面見要點

面試班中心主任講解面見要點
稿件轉載自2021年7月,851期《星島親子王》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家庭健康教育及輔導中心中心主任滕琴子指出,中心開辦幼稚園面試班、playgroup和分離班多年,見盡父母面對幼稚園面見時的緊張。至於家長最關心的,「是面見問些甚麼?有甚麼要準備?以及有甚麼要特別留意?」
父母調整情緒
滕琴子提醒父母,面見前也要讓孩子到心儀學校參觀,以了解學校的環境和氣氛。「當幼兒多了解學校後,面見時就不會產生抗拒感。」
此外,家長亦要多關顧自己的情緒。「這部分較少被提及,孩子的情緒和表現往往受着父母的影響,他們對父母的情緒很敏感。所以父母要懂得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分緊張或憂慮,否則面見時,父母很緊張很多話,或爸爸很嚴肅,孩子面見亦會有壓力。」滕琴子又指出,父母想調節情緒,可多作深呼吸,或多點陪孩子玩,培養親子感情,對面見都有幫助。
從小開始教
此外,想要孩子面見表現好,就要從他們小時候由生活習慣開始做起。「我們往很多學校開辦講座,家長都關心面見問題。小學的家長亦然。他們會問如何讓孩子表現好些,這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做起。例如想要孩子有禮貌,父母要以身作則,跟人說早晨、說多謝、說對不起,即使跟孩子相處亦然,父母都要有禮貌,孩子在這氛圍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然亦會有禮。尤其面見時,孩子總有甩漏犯錯情況出現,像把東西弄跌,但當老師幫他執起,他會說謝謝,自然會獲加分;又例如從孩子小時候起,每吃完飯後都教他們要收拾碗筷、把椅子推回桌下,這樣他們到了學校後亦懂做。」
滕琴子提醒在教導孩子時,父母要態度一致。「而面對孩子犯錯時,要認真但溫柔地作出糾正,不要發惡。」
小心填問卷
同樣,滕琴子亦指,家長面見在幼兒園和幼稚園的面見中佔非常重要部分。「而有些學校甚至在等候過程中,會給家長填問卷,以了解家長對孩子有何期望?教養如何?其教育理念是甚麼?為何選這學校?孩子有何優點和缺點?假日會跟孩子往哪裏玩?孩子發脾氣或哭時怎樣處理?」
當中有一條問題,滕琴子特別提醒家長要小心回答:「就是問誰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不要只答爸爸或媽媽,要註明是一起的。另外,亦明白孩子的日常起居飲食或都有工人姐姐和祖輩在照顧,但父母下班後都要陪他們玩耍、聊天和共讀。尤其疫情下若有用些廢紙筒、箱等跟孩子一起做玩具玩,學校會看到父母百忙中都着緊跟孩子有親子互動。」
此外,滕琴子指,「很多老師都反映害怕怪獸家長,故學校都會問家長對怪獸家長的看法?建議家長在面見時,不要太多介入孩子的面見,讓孩子自然作回應。其實老師不是要孩子給予正確答案,而是要看其主動性,若然孩子坐在一旁不肯回答,家長可輕輕提一提他們,但不要搶着回答。」
角色扮演作練習
至於面見孩子時,學校除了問孩子姓名等以外,也會問「今天誰陪你來?較深的問題會問:坐甚麼車來?而疫情關係,不知道來緊的面見會否問:碰了髒東西如何處理雙手?該如何洗手?怎樣用酒精搓手液或口罩等?」
滕琴子建議家長:「平日可跟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來練習應對面見的提問。除了問答以外,幼稚園面見,學校都會給圖書孩子看,或放拼圖、叠叠杯給他們玩;又或有生果圖畫,問他們是甚麼生果等等;亦有問日常用品,如刷牙用甚麼來刷?或問情境題,玩完公園設施很多汗該怎樣做?若平常父母有教孩子用毛巾抹汗,遇到情境題時他們便容易處理。」
四大面見突發狀況 處理有法
幼兒年紀還小,面見時總有突發狀況發生,滕琴子綜合了四點,並教家長該如何處理。
狀況1:發脾氣
孩子遇到不如意時,就會大吵大鬧、發脾氣,滕琴子指出,家長可即時把孩子帶到一旁,助他平伏情緒。「可抱他入懷,輕輕拍他的背部安撫他,期間可表達理解他的情緒,讓他感覺有人明白自己。當孩子安靜下來後,可讓他喝一口水,或把他感到有安全感的玩具給他拿着。若然孩子持續大吵大鬧,家長無法平伏他,就要帶他離開,否則繼續下去,亦無法進行面見。」
狀況2:怕羞不肯答問題
滕琴子提醒家長千萬不要搭嘴,因學校會覺得家長太多的干預。他建議家長在進入課室單獨面見前,先把一些易㩗、平時孩子常玩的玩具或公仔給他們拿着。「當孩子不肯答問題,亦等了很久沒有回應,此時家長就可以拍拍公仔或玩具,提醒孩子有心愛的玩具陪伴,不用害怕,並鼓勵他們講出答案給玩具知道。」
期間家長切記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作出太大的反應,「要明白孩子還小,有這樣的反應是很正常。所以事前要多作準備,例如帶他們視察要去面見的學校,提升他們的安全感。」
狀況3:把東西掃落地
這是最常見的情況。此時,家長可以提示孩子自己執起;又或家長示範一次給孩子看,再由他們自己執起。若然有旁人幫忙,記得提醒孩子要說多謝。「若然是孩子自己執起,家長可輕聲稱讚他,給他一個叻叻,讓他有動力繼續做好。」
狀況4:不專心
幼兒容易受外物干擾而出現分心,這亦是面見常見的狀況。此時家長可輕聲提點孩子,讓他再度專注於老師的說話或桌上的玩具;亦可跟孩子說有些得意的玩具在桌上,以吸引他們的注意。